2008年12月15日,澳门大学传播系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国内著名互联网专家、中国公民新闻第一人、第一个中文公民新闻网站“CHINFEST” CEO郭涛先生。他却凭借着自己的信念:“敢为天下先”、“没有不可能的事”、“颠覆才是硬道理”,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坚实的研发力量,优秀的新闻理念带领自己的团队走过了风风雨雨,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群体在传播中的地位。
1)请问您所创立的公民网站,是否受到公权力的监管?某些不利于高级官员的新闻能否在你的网站Chinfest内公开?
CHINFEST于2004年10月在北京开始筹备,2005年10月正式上线,因网站参与报导某些敏感话题的新闻,经常接到公安部门的电话通知要求删除某些文章。网站经常被屏蔽和受到莫名其妙的攻击,有几次攻击使网站数据完全丢失,致使我们无法正常运营,迫于无奈,我们于2007年将网站运营总部已移至美国,这样新闻报导打破地域限制,在反映民意和舆论监督方面将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我们忠实于真实的记录和报导,不会陷入意识形态和商业利润的泥沼,既不因为怜悯而偏向穷人,也不因为畏惧而巴结富人。当然,我们更不会向任何特权低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客观、公正、未受污染的信息呈现到广大读者面前。
2)网民提供的公民新闻,您是否会对其分辨真假、实地了解?还是让网民直接发表新闻内容呢?
CHINFEST是独立公民新闻网站,在CHINFEST公民可以不经审核核和任何加工的直接发表新闻,但我们实行记者的身份审核与实名制认证、记者的现金激励机制、受众的评论投票机制、受众的帐户发薪机制、记者的信誉循环机制等激励机制,最大程度保证新闻的真实与客观。如“记者的身份审核与实名制认证”机制,就是要求所有公民记者在登记时一律提供个人真实身份的证件复印件或通过网络验证。公民记者要对自己的新闻直接负责,才能保证网络新闻的可信度。
3)您的公民新闻网站现在浏览量大吗?具体每日的点击量是多少?
中文公民新闻媒体起步比较晚,再加上体制监管和资源的局限性,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公民新闻的影响力还十分有限,CHINFEST访问量不是很大,独立IP每天在1万左右,访问量以20%以上的增长速度递增,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公民记者,共同推进公民新闻事业的发展。
4)得知郭先生对公民新闻深有研究,请问您认为现时国内公民新闻的发展现状如何?国内公民利用互联网参与公民新闻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中国"公民新闻"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处在实验和探索阶段,而且受不同程度的制约,发展速度极为缓慢。目前中国公民通过互联网参加新闻事件报导的机制还很不完善。一方面,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披露和新闻发布的渠道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目前,只有少数几个网站具有部分的新闻采访权,大多数网站的新闻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组合编辑。另一方面,中国目前CHINFEST外还没有真正的公民新闻网站,公民们参与新闻报导的热情绝大多数还散落于各大网站的部分新闻评论、部分论坛或者极少数的个人博客上。另外,公民缺乏经济实力,文化程度偏低,拥有传播工具稀少等,这些都成为进一步限制公民参与新闻报导的重要因素。
网络传播使公民成为记者变成可能,而且人们更趋主动地寻找正在发生的新闻,有时候还通过相互合作完成新闻报导,对传统新闻传播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主流媒体不会因为公民新闻的出现被挤垮,但是权威性已经受到挑战,一些博客开始监督专业记者的工作,纠正他们报导中的错误和偏见。互联网的出现及迅速普及,为普通民众广泛参与新闻报导提供了很好平台,互联网是实现公民新闻的突破口,是公民新闻发展的关键所在,并以此带动传统媒体在更大范围使普通民众参与新闻报导,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互动的大众传媒。
以下为有关厦门PX事件的相关问题:(由于各种原因CHINFEST未报道此事,这里就简单回答您的提问)
厦门PX事件期间,我们网站当时正处于维护和系统升级阶段,并没有报导此事,我是从国外媒体上了解到“厦门PX事件”的相关报导。
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以即时、互动、透明为特点的网络传播方式,在突破新闻封锁、传播信息、形成舆论、产生持续的压力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为公众维权或信访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有效的平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